七月骄阳似火,粤西大地热潮涌动。从6月28日至7月7日,岭南师范学院青村时光突击队循着"百千万工程"的奋进号角,踏上"三下乡"社会操作征程。这支青年队伍以"采访基层职业者、体验基层实务"为主线,在乡土课堂中体悟党的群众路线,在一线操作中践行"强国有我"的青春誓言,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行动诠释担当,书写了一曲新时代青年与基层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。
旌旗所向:青春誓言映初心,使命在肩赴基层
"基层是最好的课堂,操作是最硬的磨砺。青年学子当以‘自找苦吃’的精气神,在田间地头锤炼党性、在为民服务中增长才干。"出征仪式上,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陈国飞老师的动员讲话掷地有声。这场由校团委精心组织的仪式,不仅是一次行动的启程,更是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。
校旗与突击队旗交相辉映,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0余名队员列队肃立,在团队代表郑思怀的领誓下,以铿锵誓言许下"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、锤炼自我、奉献社会"的承诺。这誓言,既是对党的青年职业要求的积极响应,也是对"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"的深刻践行。旗帜挥舞间,青年们眼中的坚定与热忱,正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蓝图交相辉映。
凝心聚力:团队熔铸显担当,同心共赴新征程
"聚是一团火,散是满天星。"出发前夕,一场别开生面的团队建设活动为操作征程筑牢根基。青村时光突击队队员们通过主题座谈、经验分享、集体合影等形式,褪去初见时的拘谨;分享初心故事、共话操作目标,在想法碰撞中凝聚共识;分食象征团结的甜品,在温馨互动中熔铸情谊。
从"各有想法"到"同频共振",从"单兵作战"到"协同攻坚",这支队伍在短时刻内完成了从"群体"到"集体"的蜕变。正如队员关佩宜在日记所写:"我们深知,基层操作不是孤军奋战,唯有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才能把‘青春力量’转化为‘服务效能’。"这种凝心聚力的团队灵魂,成为后续深入基层、攻坚克难的坚实保障。
深听细悟:一线故事照初心,为民情怀砺担当
"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难题,走进群众中全是办法。"在与基层社会职业者的深度访谈中,队员们真正读懂了这句箴言的分量。三位扎根一线的社工,用亲身经历诠释了"为民服务"的深刻内涵。
从事社工三年的李社工坦言,基层职业面临"三重考验":薪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的"现实压力",协调多方资源时的"磨合阵痛",应对服务对象复杂诉求的"心理承压"。但她话锋一转,眼中闪烁着光芒:"每当看到独居老人吃上热饭、困境儿童露出笑脸,那种‘被需要’的价格感,比任何物质回报都珍贵。"这份"舍小家为大家"的坚守,正是人"初心使命"的生动注脚。
入职三月的青年社工王社工的故事更显鲜活。面对方言不通的独居老人,他用"每周三趟走访+手绘生活图谱"搭建沟通桥梁;遇上对低保政策存疑的村民,他带着政策文件和同类案例上门,用"家常话"讲清"大道理"。"基层职业没有捷径,就是把群众当亲人,把小事当大事。"他的感悟,道出了基层职业者"以人民为中心"的行事准则。
这些带着"泥土气息"的故事,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:基层是政策落地的"最终一公里",更是检验初心的"试金石"。每一位坚守者的背后,都是对"为中国人民谋快乐、为中华民族辉煌复兴谋复兴"的生动践行。
躬身操作:乡土课堂育新功,青春淬火展锋芒
"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"在为期十天的"沉浸式"操作中,队员们化身基层职业的"操作者",在乡土大地上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想法淬炼。
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岭头村,队员们跟随社工走村入户:为残障儿童送去温暖,用绘本故事驱散他们的孤寂;帮独居老人打扫庭院,在拉家常中记录诉求。队员林芸洋在操作报告中写道:"曾以为基层职业是‘宏大叙事’,如今才懂,它藏在老人颤抖接过慰问品的双手里,躲在村民为政策宣讲鼓掌的笑声中,是‘一枝一叶总关情’的细腻。"
面对心情低落的困境群众,队员们学着用"共情倾听"代替"居高临下";遇到邻里纠纷,借鉴社工"先解气再解事"的职业法化解矛盾。这些操作让青年们明白:所谓"群众职业能力",不过是"把群众放心上"的真心,加"把事务办到位"的耐心。
赓续前行:青春答卷献时代,强国有我勇担当
十天的操作转瞬即逝,但留给青年学子的思索历久弥新。从"象牙塔"到"田埂间",变的是环境,不变的是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赤子之心;从"观察者"到"参与者",改的是身份,升华的是对"人民至上"理念的深刻认同。
此次操作,是岭南师范学院深化主题教育成果、落实"立德树人"根本任务的生动操作,更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党的号召、投身乡村振兴的缩影。正如青村时光突击队在拓展资料会上所言:"基层的沃土,既能生长出金黄的稻穗,也能培育出坚定的信念。"
征程万里风正劲,重任千钧再出发。这群青年学子正以此次操作为起点,将基层故事讲进课堂、把操作感悟融入成长,在"自找苦吃"中锤炼本领,在"服务人民"中实现价格。他们用行动证明:新时代中国青年,定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,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辉煌征程中,书写"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"的青春华章!(供稿/图片:关佩宜)
来源:中国农科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