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观众朋友们,2013年春晚的视觉盛宴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。虽然当时并未采用裸眼3D技术,但通过全息投影与3D虚拟植入,我们见证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雅尼的琴声、席琳·迪翁的歌声,以及张学友、那英的精妙演绎,都为这个春节增添了无限欢乐。春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,更是我国科技实力的展现。期待未来裸眼3D技术更加成熟,为观众带来更多震撼!
2013春节晚会舞台揭秘:裸眼3D的奇幻之旅
在201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,观众们被一场视觉盛宴深深吸引,尤其是当王力宏演唱《十二生肖》时,那震撼的舞台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全球,许多人不禁好奇,这场晚会的舞台是否采用了裸眼3D技术呢?就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可以明确的是,2013年春晚的舞台并非采用了裸眼3D技术,虽然晚会同步播出了3D版本,但那是在后期转播经过中加入的特效,观众在现场是无法直接看到的,普通电视观众无法享受到3D效果,只有配备了3D电视并佩戴偏光眼镜的观众才能体验到这一视觉盛宴,裸眼3D技术在当时还处于进步的初级阶段,在大尺寸屏幕电视上的应用还在探索之中,因此春晚并未采用这项技术。
春晚的舞台效果同样令人叹为观止,在整首合奏曲中,雅尼的代表作《圣托里尼》和《夜莺》与中国民间管弦乐《金蛇狂舞》巧妙地融合,形成了一首充满喜庆气氛的春节乐曲,雅尼在键盘间自如穿梭,常静在古筝前悠然弹拨,三首乐曲交织成一幅美好的画卷,华语网流行乐天后级歌手席琳·迪翁首次加盟春晚,带来了《我心永恒》和《茉莉花》两首经典歌曲,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享受。
在众多明星中,张学友和那英两位实力派唱将的加盟更是引人注目,官方微博宣布,张学友将献上自己的春晚处子秀,而那英也时隔七年再登春晚舞台,虽然官方微博并未透露两位的表演形式,但可以预见,他们的精妙表现无疑将为春晚增色不少。
让我们深入了解春晚3D效果的实现经过,春晚中3D效果的实现,离不开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,为了达到最佳视觉效果,制作团队会在舞台与观众之间悬挂一个大型透明膜,将电脑生成的各种特效精准地投射在其上,制作团队开头来说利用专业软件设计出3D特效场景,包括人物、物体以及光影效果等,通过投影仪将这些图像精确地投射到透明膜上,从而呈现出立体感十足的视觉效果。
春晚舞台的3D全息效果并非真正全息,而是通过3D虚拟植入技术实现,在直播中多次展现的福字、灯笼、蝴蝶飞舞、虚拟光源等,都是计算机绘制的3D虚拟物体,通过虚拟植入渲染引擎实时绘制并加载在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信号中,摄像机拍摄信号经过延迟,以适应渲染所需时刻,从而呈现出逼真的3D效果。
制作团队通常会利用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,构建出与舞台场景相符的虚拟空间,这些虚拟模型不仅能够精确还原诚实的舞台布局,还能创新出令人震撼的三维立体效果,通过专业的后期制作软件,制作团队可以将这些虚拟模型与现场表演完美融合,打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视觉盛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播放3D影像的经过中,这场演唱会实际上可以称之为5D的,就是在屏幕上播放3D画面,就像看电影一样,不过,这个屏幕可以调节透明度,如调节为全透明的舞台上就只留下MIKU成像,原来,这是通过调节屏幕中的局部粒子浓度显示出不透明效果并成像,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。
2013年春晚的舞台效果令人印象深刻,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,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春节,虽然裸眼3D技术尚未成熟,但春晚的3D效果仍然让人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裸眼3D技术将更加成熟,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。